中国有名八字算命大师_皇极派道家传人_断事快速准确!-风水大师秦阳明-上千个风水布局案例,世界500强企业风水顾问,为客户居住环境,企业环境提供风水调理服务。电话:400-049-8099 咨询微信:
导读:
《周易》的作者是谁
历来对《周易》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都颇具争议。《汉书·艺文志》认为《周易》是由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联合编着的。其中,《易经》在商末周初成书,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春秋战国时期《易传》编着成书,是孔子作传解经之书。但史学界对这种说法一直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广大劳动人民才是《周易》的作者,成书时间也分别有周初说、春秋中期说、战国说等不同观点。
现存《周易》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为通行本,一为马王堆帛书本。其中“通行本”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也有非常多的注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本、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均不同于传世各家的版本。
当"马王堆"出土的"德道"经与现存的"道德"经,只是次序不同,及大同小异时...
又当"马王堆"出土的"孙子兵法"又只是多了一点古古怪怪,亳无文理的军事外章时...
那推而广之,"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当然会有"显存本"讦讦多多的不同了...
从考古角度去考古它:是文法用章排次上的不同,因是竹简...所以十分受抄写员的水平而契写下去的...
情况又有如西方抄写圣经时,少了核对,也错字连篇,文理不通,又不能轻易改...
同理同源,易字多门分(三易),而"马王堆"是近"连山"的...因而与"周易"分别也大,但却又大同小异了...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3/04/content_2648591.htm
张政烺的论著目录
《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4月。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中华书局,2008年4月。
《张政烺论易丛稿》,李零等整理,中华书局,2010年12月。
《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朱凤瀚等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3月。
张政烺文集:第一卷《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第二卷《文史丛考》、第三卷《论易丛稿》、第四卷《古史讲义》、第五卷《苑峰杂著》,中华书局,2012年4月。 猎碣考释初稿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
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同上,第二册(1935年)
邵王之諻鼎簋铭考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第八本第三分(1939年)
字说《六同别录》上册( 1944年)
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 (同上)
说文解字叙引尉律解《集刊》第十七本(1945年)
汉代的铁官徒《历史教学》第一卷第一期(1951年)
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同上,第二卷(1951年)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3期
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 《中国语文》》1965年第4期
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 《考古》1972年第5期
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
甲骨文肖与肖田《历史研究》1978年第3期
利簋释文 《考古》1978年第1期
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甲)释文 《中华文史论丛》1979 年第3辑
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 《古文字研究》1979年,第1辑
中山王■cuo壶及鼎铭考释同上中山国胤嗣<妾子>{次虫}壶释文 (同上)
周厉王胡簋释文 (同上),1980年,第3辑
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 《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秦律葆子释义 《文史》1980年,第9辑
秦律集人音义 《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哀成叔鼎释文 《古文字研究 》1982年,第 5辑
释■■(同上),1981年,第6辑
殷墟甲骨文羡字说 《甲骨探史录》( 1982年)
王臣簋释文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
庚壶释文 《出土文献研究》(1983年)
妇好略说 《考古》1983年第 6期
殷契■田解 《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年,第1辑
释因蕴 《古文字研究》1983年,第12辑
王簋盖跋——评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 (同上),1984年,第13辑
殷墟甲骨文字中所见的一种筮卦 《文史》1985年,第24辑
易辨——近几年来我用考古材料研究周易的综述 《周易纵横录》(1986年)
士田十万答问 《文史 》1988年,第29辑
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1990年)
六书古义 《集刊》》1942年,第十本
讲史与咏史诗同上王逸集牙签考证 《六同别录》下册(1945年)
一枝花话 《集刊》1948年,第二十本
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黑鞑事略作者
彭大雅北京大学 《国学季刊》1950年,第 6卷第4号
敦煌写本杂钞跋 《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
宋江考 《历史教学》1953年 1月号
金史校勘记中华书局, 1975年春秋事语解题 《文物》1977年第1期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 (与裘锡圭等合作整理)文物出版社,1980年
会文山房与韩小窗 《社会科学战线》(吉林)1982年第2期
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序 《农史研究 》1 982年,第2辑
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 1982年第4期
帛书六十四卦跋 《文物》1984年第3期
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 《余嘉锡先生纪念论文集》(1989年)
十二寡妇征西及其相关问题——柳如是别传下册题记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1989年)
读“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所》第一集,1991年
上古时代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文史丛刊——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1951年
站长独家解读,建议收藏体悟!
卦名:键(jiàn),键下键上。
☰
☰
解析:“键”,本指锁须,今谓之钥匙。卦名以键卦列于六十四卦之首,为六十四卦之门户,故也为关键之意。
《说卦》云:“乾,健也”。孔颖达《正义》:“天 ,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言天之体,以健为用。
卦辞:键,元享(读音“亨”),利贞。
解析:《子夏传》曰:“元,始也”。朱熹《本义》云:“元,大也”。
孔颖达《正义》:“亨,通也”。“享”,篆文为“亯”(xiǎng)。《说文》曰:“亯,献也”。《孝经》曰:“祭则鬼亯之”。故“亨”为祭亨之义,“元享”即“元亨”,“大亨”。
《说文·卜部》:“贞,卜问也”。大郑云:“贞,问也。国有大疑,问于蓍龟”。后郑云:“贞这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这,乃从问焉”。“贞”,张公碑作“正”。《易·师》曰:“贞,丈人,吉”。故“贞”,训为“卜问”,此“贞”之本义,亦有“正”之义。“利贞”,谓利于卜问也。
意译:键为关键,如“锁须”,问蓍有大的亨通,利于卜问。
“龟以兆成象告吉凶,蓍以数成卦占祸福”
初九:濅(无“又”,读音“潜”)龙勿用。
解析:“濅”,帛书《二三子》作“寑”,“濅”即“寖”字,古通“浸”,均读为“潜”。
《释文》出“龙”云:“喻阳气及贤人”。《说文·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 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勿用”据王引之说,乃“无所施行”之意。
爻象:阳气初生,位卑身薄,隐藏锋芒,自得其乐。
意译:龙浸水中,无所施展,问蓍得到“不用”之占。
九二:见(xiàn)龙在田,利见大人。
解析:见龙即龙现,《释文》出“见龙”:“贤遍反,示也”。让人看,显示之意。《释文》出“大人”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
爻象:初九为地下为渊,九二为地上,为田,为阳居阴位,有能力但发挥不出自己的才干,可借助于大人物之力。
意译:看到龙出现在田间,问蓍得到“利见大人”之占。
九三:君子终日键键,夕泥(校为“沂”,读为“昕”,xīn)若,厉,无咎。
解析:“键键”,应读为“乾乾”,乃刚健不已之貌。《吕览》卷二十六《士容》:“乾乾乎取舍不悦”。高《注》:“乾乾,进不倦也”。故有“自强不息,进取不已”之意。
“泥”,帛书《二三子》、《衷》引作“沂”,“夕”为日落;“沂”为“昕”之借字,为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昕夕即早晚。
“若”,如,一样。“厉”,“砺”之本字。旧释为磨刀石,一种修中石头的方法。 引申为仔细,认真,精心从事,因石易碎裂。此处非危险之意,故谨慎小心更为确切。
“咎”,灾害,违背鬼神的意志,也就是不按龟蓍所显示的从逆行事而导致的灾害。《说文》曰:咎,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帛书周易出处次数多达92次,或为无有灾害,或为不受指责, 为内省改过,其义皆植根于毋违筮占龟卜意志是行事,为占语。
爻象:九三爻 于下卦之上,阳居奇位,得位,但虽得位但不得中,犹如官大无权,若要无灾,就得谨慎小心。
意译:德才兼备之人自强不息,进取不已,夜以继日谨慎从事,故问蓍得到了“没有灾咎”之占。
九四:或跃(左鱼右龠,yuè)在渊,无咎。
解析:(左鱼右龠),帛书《衷》作“左鱼右翟”,《广雅》云:上也。如鱼跃龙门。“在渊”,如复归大海。“或”,《文言传》:即训“抑或”、“或许”也。故有不定之意。
爻象:九四爻,阳居阴位不得位,但其处于三才中的“人上”之位,虽在九五之下,但也是万人之上。跃者,可成为九五之尊;渊者,可复回初九之位,退隐而居, 都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没有灾咎。
意译:根据时机,可一跃成为九五之尊,亦可复沉于渊,归隐山林,故有选择的余地,问蓍得到“没有灾咎”之占。
九五:飞(上羽下非)蠪在天,利见大人。
解析:(上羽下非),帛书《二三子》作“蜚”,《正义》曰:蜚,古飞字。如《汉书·王莽传》中有“大风蜚瓦”中“蜚”即“飞”之借字。“蠪”,《说文》曰:丁螘也。古书说的一种会飞的大蚂蚁。
爻象:九五之尊,便是君王之位,为天道,为君王,为大人物。
意译:看见飞龙遨游于天际,问蓍得到“利见大人”之占。
尚(上)九:抗龙,有悔(上母下心,读为“悔”)。
解析:“尚”,读为“上”,古字通用。“抗”,在帛书《二三子》引作“杭”,而《衷》引作“炕”,《说文》作“忼”。《子夏传》云:极也。《广雅》云:高也。(上母下心),今本为“悔”, 《说文》曰:悔,恨也。后悔,悔恨之意。
爻象:上九,为六爻最上层,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动而有悔。
意译:龙飞过高,过极而反,问蓍得到“悔恨”之占。
迵九:见羣龙无首,吉。
解析:“迵”,《说文》曰:迵,迭也,通达之意。李道平《篡疏》:刘注:凡卦皆有九六,独乾坤二卦言“用九”,“用六”,以乾纯阳,坤纯阴也。盖乾惟用九能变,坤用六故能化,阳变阴化,参展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此用九,用六为之也。故“迵”应校为“用”,为包含有“总”,“统”之意。
爻象:用九,即乾卦六爻全变时的状态,即不完全是坤,也非完全是乾,即刚健与柔顺兼顾,勇于进取,是又柔和宽厚,为无为之象。即乾坤为易之门户。
意译:看到群龙没有首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问蓍得到“吉祥”之占。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知卜易社”平台,版权所有
易经共有几种版本
传说《易经》有三种版本,也就是《易经》自古以来有三个系统:《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艮代表山,连山,意思是“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坤代表地,象征万物皆生于地,最终归藏于地;《周易》传说周代周文王所创,故名《周易》。
关于三种版本的形成时间,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连山易》形成在夏代,《归藏易》形成于商代,《周易》形成于周代,一说是《连山易》形成于伏羲时代,《归藏易》形成于黄帝时代,《周易》成于周代。
扩展资料
哲学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
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站长独家解读,建议收藏体悟!
卦名:键(jiàn),键下键上。
☰
☰
解析:“键”,本指锁须,今谓之钥匙。卦名以键卦列于六十四卦之首,为六十四卦之门户,故也为关键之意。
《说卦》云:“乾,健也”。孔颖达《正义》:“天 ,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言天之体,以健为用。
卦辞:键,元享(读音“亨”),利贞。
解析:《子夏传》曰:“元,始也”。朱熹《本义》云:“元,大也”。
孔颖达《正义》:“亨,通也”。“享”,篆文为“亯”(xiǎng)。《说文》曰:“亯,献也”。《孝经》曰:“祭则鬼亯之”。故“亨”为祭亨之义,“元享”即“元亨”,“大亨”。
《说文·卜部》:“贞,卜问也”。大郑云:“贞,问也。国有大疑,问于蓍龟”。后郑云:“贞这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这,乃从问焉”。“贞”,张公碑作“正”。《易·师》曰:“贞,丈人,吉”。故“贞”,训为“卜问”,此“贞”之本义,亦有“正”之义。“利贞”,谓利于卜问也。
意译:键为关键,如“锁须”,问蓍有大的亨通,利于卜问。
“龟以兆成象告吉凶,蓍以数成卦占祸福”
初九:濅(无“又”,读音“潜”)龙勿用。
解析:“濅”,帛书《二三子》作“寑”,“濅”即“寖”字,古通“浸”,均读为“潜”。
《释文》出“龙”云:“喻阳气及贤人”。《说文·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 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勿用”据王引之说,乃“无所施行”之意。
爻象:阳气初生,位卑身薄,隐藏锋芒,自得其乐。
意译:龙浸水中,无所施展,问蓍得到“不用”之占。
九二:见(xiàn)龙在田,利见大人。
解析:见龙即龙现,《释文》出“见龙”:“贤遍反,示也”。让人看,显示之意。《释文》出“大人”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
爻象:初九为地下为渊,九二为地上,为田,为阳居阴位,有能力但发挥不出自己的才干,可借助于大人物之力。
意译:看到龙出现在田间,问蓍得到“利见大人”之占。
九三:君子终日键键,夕泥(校为“沂”,读为“昕”,xīn)若,厉,无咎。
解析:“键键”,应读为“乾乾”,乃刚健不已之貌。《吕览》卷二十六《士容》:“乾乾乎取舍不悦”。高《注》:“乾乾,进不倦也”。故有“自强不息,进取不已”之意。
“泥”,帛书《二三子》、《衷》引作“沂”,“夕”为日落;“沂”为“昕”之借字,为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昕夕即早晚。
“若”,如,一样。“厉”,“砺”之本字。旧释为磨刀石,一种修中石头的方法。 引申为仔细,认真,精心从事,因石易碎裂。此处非危险之意,故谨慎小心更为确切。
“咎”,灾害,违背鬼神的意志,也就是不按龟蓍所显示的从逆行事而导致的灾害。《说文》曰:咎,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帛书周易出处次数多达92次,或为无有灾害,或为不受指责, 为内省改过,其义皆植根于毋违筮占龟卜意志是行事,为占语。
爻象:九三爻 于下卦之上,阳居奇位,得位,但虽得位但不得中,犹如官大无权,若要无灾,就得谨慎小心。
意译:德才兼备之人自强不息,进取不已,夜以继日谨慎从事,故问蓍得到了“没有灾咎”之占。
九四:或跃(左鱼右龠,yuè)在渊,无咎。
解析:(左鱼右龠),帛书《衷》作“左鱼右翟”,《广雅》云:上也。如鱼跃龙门。“在渊”,如复归大海。“或”,《文言传》:即训“抑或”、“或许”也。故有不定之意。
爻象:九四爻,阳居阴位不得位,但其处于三才中的“人上”之位,虽在九五之下,但也是万人之上。跃者,可成为九五之尊;渊者,可复回初九之位,退隐而居, 都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没有灾咎。
意译:根据时机,可一跃成为九五之尊,亦可复沉于渊,归隐山林,故有选择的余地,问蓍得到“没有灾咎”之占。
九五:飞(上羽下非)蠪在天,利见大人。
解析:(上羽下非),帛书《二三子》作“蜚”,《正义》曰:蜚,古飞字。如《汉书·王莽传》中有“大风蜚瓦”中“蜚”即“飞”之借字。“蠪”,《说文》曰:丁螘也。古书说的一种会飞的大蚂蚁。
爻象:九五之尊,便是君王之位,为天道,为君王,为大人物。
意译:看见飞龙遨游于天际,问蓍得到“利见大人”之占。
尚(上)九:抗龙,有悔(上母下心,读为“悔”)。
解析:“尚”,读为“上”,古字通用。“抗”,在帛书《二三子》引作“杭”,而《衷》引作“炕”,《说文》作“忼”。《子夏传》云:极也。《广雅》云:高也。(上母下心),今本为“悔”, 《说文》曰:悔,恨也。后悔,悔恨之意。
爻象:上九,为六爻最上层,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动而有悔。
意译:龙飞过高,过极而反,问蓍得到“悔恨”之占。
迵九:见羣龙无首,吉。
解析:“迵”,《说文》曰:迵,迭也,通达之意。李道平《篡疏》:刘注:凡卦皆有九六,独乾坤二卦言“用九”,“用六”,以乾纯阳,坤纯阴也。盖乾惟用九能变,坤用六故能化,阳变阴化,参展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此用九,用六为之也。故“迵”应校为“用”,为包含有“总”,“统”之意。
爻象:用九,即乾卦六爻全变时的状态,即不完全是坤,也非完全是乾,即刚健与柔顺兼顾,勇于进取,是又柔和宽厚,为无为之象。即乾坤为易之门户。
意译:看到群龙没有首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问蓍得到“吉祥”之占。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知卜易社”平台,版权所有中国易经理事会常务会长,清华大学国学(易经学)特邀讲师,凤凰卫视命理节目首席点评专家,人称亚洲催运师、亚洲小财星。
END
全国统一咨询专线
400-049-8099
北京工作室:杨助理联系电话: 18518513939微信:qym8195天津工作室:张助理联系电话:18822173633微信:QYMGZS1
秦阳明公众号
北京算命大师 北京风水大师 秦阳明北京天津算命大师
京ICP备16041924号-2 Copyright © 2003-2021 www.qinyangming.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北京律师联盟
全国统一咨询专线
400-049-8099
北京预约电话
18518513939
天津预约电话
18822173633
备